车载平板电脑

车载终端的历史:从收音机到云端协同的演进

2025.09.10

最早的车载“终端”并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,而是一组简单的娱乐和信息设备。20世纪初,汽车内部几乎只剩下一个基本的交通工具功能,车内最常见的设备是无线电收音机。它让驾驶者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,路途不再完全孤立,新闻、天气、音乐成为随行的内容来源。收音机的出现改变了驾驶者的时间感:旅途不再是空白的漫长路程,而是可以被节目分割、被信息标记的时空。

随后,磁带机、光碟机等介质相继进入车内娱乐体系,音频的丰富性与可获得性显著提高,驾驶乐趣得以扩展。可是,这些设备仍然局限于单向信息获取,更新需要依赖制造商的新品,车内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互动仍然有限。信息的边界由物理介质决定,终端像一个信息承载的仓库,却缺少网络化的触达能力。

这样的阶段,是“信息存在于车内”的初步雏形,也是后续新形态诞生的奠基。

导航系统的普及让“到达时间”和“最短路径”成为可量化的目标,旅途中的决策变得更理性,驾驶者被引导走向更高效的行驶方式。这一阶段的终端仍然偏向单点应用:导航占据主导地位,娱乐功能和信息查询是辅助。与此车厂开启了嵌入式系统的探索,车内控制器开始与外部信息源建立接口,OBD等诊断协议在后台默默耕耘,预示着未来远程诊断与服务的可能性。

技术与市场在此时逐步相遇,硬件的性能提升和软件的初步集成,使车载终端从单纯的娱乐设备走向更广义的信息服务平台。用户开始体验到“车载终端不仅是播放设备,更是信息入口”的概念,推动了人机交互设计的提升与体验的优化,安全、便捷、个性化的需求逐渐被成为大多数驾驶者所认同的方向。

长期来看,这些趋势共同构筑了一个更为完整的出行生态:车辆成为移动的信息终端,路、云与车之间的连接被初步建立,城市交通、地图服务、远程诊断等能力在日常使用中渐次落地。part1的内容在这一阶段落地了“信息化车内体验”的雏形,为后续的云端化、智能化奠定了基础,车载终端不再只是一个机械盒子,而成为一个可扩展、可升级的集成系统。

地图、娱乐、语音助手等能力不断升级,车内界面也变得更直观、反应更敏捷。信息的更新不再依赖物理介质的更替,而是通过云端推送、OTA升级等方式持续演进。用户体验从“操作菜单的层层选择”走向“自然语言、触控、语音的混合交互”——驾驶者可以用自然语言发出复杂指令、实时获取导航、天气、新闻,或远程控制车内温度与多媒体内容。

开放式生态的兴起让应用、服务、数据接口更容易接入,车载系统逐渐成为一个可扩展的平台,而不仅仅是某一款硬件的功能集合。云端驱动带来个性化体验:定制化的仪表风格、偏好化的导航路线、按需推送的媒体内容等,使出行成为一种量身定制的服务体验。与此通信技术的进步(带宽提升、车载Wi-Fi、eSIM、5G)把车、云、路面设备以及其他车辆连接起来,形成广义的车联网生态。

这样的变化并非单点革新,而是在不同厂商、不同车型之间搭建起一个更广阔的应用生态,用户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获得一致性的服务体验。未来的驾驶不再是孤立的任务,而是与城市基础设施、交通管理系统、其他车辆及云端服务共同协同的过程。车载终端因此不再是信息的接收端,而是驾驶者、车辆和城市系统之间的桥梁,承担着数据采集、决策支持与服务提供等多重角色。

end

深圳亿道信息公司为加固型移动计算机提供商,专注于加固手持终端、加固平板电脑、加固笔记本电脑、工业终端设备等的产品和解决方案。以注重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和用户体验为导向,公司产品从基于一般应用需求覆盖了4英寸到21.5英寸的加固型移动计算机,到基于特殊应用需求的工业终端设备、国产加固型移动计算机以及特殊定制解决方案,为不同的行业赋能、降本、增效,促进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,公司坚持以创新驱动企业发展,始终不渝走创新发展之路。